先看一张图,这是新车吗???
今天我们这来了一位神秘客户做检测,不愿意透漏任何车辆信息及来源,话很少,很少跟我们沟通交流,一脸很严肃的样子。但是这个外观看似“新车”的车,为什么一定要做个检测呢?是新车还是二手车呢?整的小编也是一头雾水,既然车主不愿意说,那就干活吧,小编也很想知道这车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首先依然是外观检测,我们依旧绕车一周,来寻找车辆的问题。观察车身不同位置的缝隙,一旦有过碰撞,就很难再保证接缝处的均匀整齐。初步观察,发现车辆确实存在问题,注意看红线位置,不难看出这辆车腰线不齐。难道“新车”就发生了碰撞?我们继续往下探索。
打开车门,发现车门铰链处有明显的拆卸痕迹,这一项就让我们重视起来了,虽然外观看似跟新车一样,但是绝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关注过我们的朋友都知道,我们都是拿真实案例来做讲解,不仅是讲述我们检测的思维逻辑和流程方法,更是尽可能的想让大家体验一些真实的检测感受,希望在以后可以巧妙的运用在“实战”中。
而且翼子板螺丝上有扭动拆卸及补漆的痕迹,尤其是补漆痕迹特别明显,因为这个位置的打磨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要是不给这个位置补漆,那么拆卸痕迹就更为明显了。既然发现了翼子板螺丝有拆卸,相信大家肯定知道下一步是检测哪里了。
没错,就是翼子板,经过仪器检测,车辆左前、右前翼子板均有不同程度的钣金修复,漆面测量数值异常。正常德系车的漆面数值一般在120μm左右,而这个车两侧翼子板检测点**漆面数值已经达到1310μm,说明腻子很厚并非刮擦补漆。既然两边前翼子板都有修复,不得不考虑车辆是不是由于正面撞击导致的。
发动机舱盖的修复更夸张,这样的话,基本上可以推定车辆的大概撞击位置。但是撞击程度怎么样,还要进行下一步检测来推断。没错,就是发动机舱的检测了。
打开发动机舱盖,小编**直觉感觉哪里少东西,原来是前保险杠的原厂标签位置。如果是新车,这个位置的标签一定是在的,不信的朋友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新车的发动机舱,这个位置都会有原厂标签的,有车的朋友也可以看看自己车的前保险杠位置。至于为什么这里的标签没有了,相信不用我再多说了吧,大家都心知肚明。
在远处打眼一看,发动机舱还是比较整洁的,但是走近点一看,各种拆卸修复痕迹就赤裸裸暴露出来了。既然发现前保险杠有问题,我们就从这里下手检测,不难发现周边螺丝的各种扭动拆卸痕迹,和大灯的更换痕迹。
发动机舱盖也有明显的拆卸痕迹,看到这个到不是很意外。毕竟发动机舱盖由于受到撞击有严重的变形,而需要钣金修复,那么就会拆下来进行修复的。注意看这里螺丝,这是没有进行补漆修复的,所以拆卸痕迹会非常明显。但是有些人要掩盖拆卸痕迹,会在螺丝位置点漆,这就一定要注意了。
上面这两张图应该不难看出修复痕迹吧,翼子板梁上明显的敲打修复和喷漆修复痕迹,而且翼子板的螺丝上有明显的扭动拆卸痕迹。这种修复,其实只要细心观察,相信不懂车的朋友应该都可以很清楚的分辨出来吧。
细心观察,也可以看到翼子板梁上清晰的喷漆痕迹,至于为什么,哈哈,大家都懂就不多说了,我们继续往深处探索。
这里又是一处拆卸痕迹,但是由于位置比较靠里,所以不方便处理。也是因为位置比较隐蔽而经常被人们忽略,所以在处理的时候,就不会像车辆外观修复那么精细。但是就是这些难以处理修复的位置,往往成了检测车辆搜索证据的重要线索。
空调管路上有些刮擦的痕迹,相信这是由于车辆撞击所导致的,但是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原因是什么我先不说,大家可以在评论中讨论,结果我也会在评论中公布,如果经常关注我们的朋友估计会知道原因。
发动机还是很干净的,螺丝也没有扭动拆卸的痕迹,说明发动机被解体维修的可能性不大。
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下途中红色圆圈,发动机基座的螺丝有扭动痕迹。当然有些老司机这时候要站出来说话了,发动机基座老化等原因都会影响到车辆抖动,这里进行维修处理不算大问题。但是对于车辆“新车”来说,根本谈不上老化吧。至于什么原因,我们继续往下看。
这里也不难看出螺丝的扭动拆卸痕迹吧,而且不难看出是在防冻液注入口的下方。这里的拆卸是很不正常的,因为这里离大梁的位置很近,难不成车辆“新车”的大梁都有过修复???
经查看,从表面未发现车辆大梁有修复的迹象。但是又有一个可疑的痕迹,大梁位置竟然有喷漆的痕迹,而且由于西安这几天的连阴雨(断断续续快下一个月雨了),喷漆的位置并没有彻底干透。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会做底盘检测的时候,要着重查看一下车辆大梁的情况了。
进一步检测发现,发现大梁梁头位置有刮擦受损痕迹,这不用说,都是由于车辆撞击导致的。看来这辆“新车”确确实实是有故事的,但是这个故事只能靠我们自己来挖掘了。车辆伤及到这个位置,相信气囊十有八九会弹开,我们一起去看看车辆内室的情况吧。
打开车门看见崭新的内室和还未撕掉的塑料保护膜,瞬间一种新车的感觉又涌入心头,但是想想车辆种种的修复痕迹,一下子又被拉回到现时中。
内室首先容易被发现的位置应该是这里了,这个位置的缝隙肯定是不正常了,难道是装GPS所留下的痕迹?现在还不能下这个结论,但是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仪表台下面多处螺丝有扭动拆卸痕迹,而且图片中两个螺丝的颜色竟然都不一样,这种情况在原厂车辆中基本上是不会发生的,除非是翻新车。可能从图片中看螺丝颜色不是很清晰,但是至少拆卸痕迹可以看清楚的。
方向盘下方也有明显的磨损痕迹,这个大致可以推断出车辆气囊有弹出后进行了更换。
汽车安全气囊弹出后不能再利用,是一次性的,但可以再次按装。需要更换模块和气囊电脑,这个过程中就要对车辆方向盘进行相应的拆卸。
而且发现车辆的中控台护板内螺丝及中控台下方螺丝等多处有扭动拆卸痕迹,可以推断车辆曾经在维修时候拆动过中控台面。
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车辆底盘中,元宝梁螺丝及周边多处螺丝有扭动拆卸痕迹。这又回到之前发动机基座螺丝的拆卸扭动痕迹了,下方基座也拆动过,足以证明车辆抬过发动机,但是并没有对发动机进行维修。很多客户在购买二手车的时候图省事,看似车辆外观没啥大问题,出去试驾一圈没事,就打算入手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车辆在维修的时候,往往会把比较容易看见的地方进行着重修复,看不见的地方反而会修的比较粗糙,车商都喜欢“省事 ”的客户。
车辆两侧的三角臂螺丝均有拆卸痕迹,再此看来车辆维修的部位可真是不算少啊,它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减震也有拆卸痕迹,看到这里就真要仔细查看一下车辆大梁了。
我的天啊,这辆“新车”的左、右两侧大梁竟然都有修复,红圈位置是大梁校正敲打修复所留下的痕迹。简直是难以置信,这让经常做汽车文章的我都万分惊讶。其实刚开始时候,小编觉得这车充其量就是在运输过程中碰到些小事故,但越看也心寒,可惜了着新车了。
在大梁梁头位置发现了重新喷漆的痕迹,图片螺丝上有明显的喷漆,这也是我们在发动机舱内所碰到的大梁喷剂痕迹。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车辆发动机被抬的原因,撞击后发动机位移基座断裂,修复校正大梁。
还有部分部件更换的迹象,上面的生产日期已经暴漏它的情况,这里就不逐一讲解了。
最后进行电脑故障检测,故障代码之多简直不忍直视。如果这车流入到市场,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这个“新车”的内室新、公里数小、年限短、价格便宜等优势所诱惑。也难怪车主开车来检测时候会一脸严肃的表情,相信无论谁碰到这样的事都没有任何心情了。说到这不由的让小编想起了之前的一篇文章,一辆公里数只有350公里的水淹车,想想心都在颤。
建议大家在选购二手车之前先做检测,避免后续不必要的麻烦,和举证维权的困扰。